等了许久,张横壮着胆子抬起头,支吾道:“函谷关都尉叫我传话给主公。”
董卓面无表情,一手按住腰间配刀,一手抚着挺起的肚子,似乎在压抑着火气,问道:“什么话?”
“守关都尉说,守关都尉说……”
“畏首畏尾作甚?且直言道来!”
说完,董卓眯着眼睛,恢复了那副与世无争的模样,但追随他多年的老将都知道——
这动作……怕是有人要遭殃。
张横咽了咽喉咙,按下各种念头,一边磕头谢罪,一边说:“守关都尉说:望董侯趁着未酿成大错,速速退回西凉……”
“等等,他叫我什么,要听原话。”
“董侯。”张横如实答道。
闻言,帐内众人颇感意外,敌将行事风格如此嚣张,本以为会出言不逊,没想到还懂几分礼数。
这个时候,蹙眉思索各种情况的杜克想到了一种可能:
守关都尉同样是扮演者!
毕竟,只有熟知历史进程的人,才会在眼下这种摆明车马、准备大战一场的情况下,维持应有的尊敬。
而董卓盯着张横看了少顷,见其态度恭谨,满脸惶恐,便松开按刀的右手,面无表情道:“还有吗?”
“……末将不敢说。”
“嗯?”
蒲扇大的手再度搭上刀柄。
“宫省中有羽林军护卫,京中亦有城门、上军校尉部、助军校尉部、典军校尉部……董侯以外官之身而兵入雒阳,纵是为勤王护驾,以孟明看来,甚是不妥。”
说到这里,张横再度哽住了,像是进退两难一般。
但没等董卓开口,他眼角瞥见一点寒光闪过,连忙说道:
“另,袁隗老贼矫诏诓杀故太尉樊陵、少府许相,纵容族中子弟围攻皇城,致使少帝、董侯流落民间,这等欺天罔地、灭国弑君的皓首匹夫、苍髯老贼,董侯也信?”
“实不相瞒,太后已下懿旨,大集义兵,誓欲扫清华夏,剿戮群凶,若识大局,早早退去,或可保全自身,如若不然……”
“如何?”
“倘仍恃兵自雄,则不过一瓮中之鳖尔,翻手可擒!”
不待董卓反应,华雄已勃然大怒,恨声道:“一无名小辈竟敢口出狂言,这般折辱主公,末将请战!”
“不错,只要主公一声令下,吾等立刻点兵出营,杀他个人仰马翻!”
言语颇为激昂。
不过,杜克还是察觉到几名将领有些声色厉茬,倒不是畏惧守关都尉,而是觉得心虚、担心被所谓的义师清算——
无诏入京已是大罪,现在又听闻朝中靠山太傅袁隗乃妄图灭国弑君之人,隐约要倒台。
而董卓是什么人?
一眼便看出有人心有疑虑。
只见他扼腕长叹一声,神情格外激愤,朗声道:“本侯少时从军,立志要国家出生入死,凉州之羌、冀州黄巾、西凉之叛,而今征战沙场已有三十有一年矣!”
除了李儒和贾诩两个谋士,再无人知道主公在卖什么关子,纷纷拱手倾听。
“这三十一年来,本侯几乎无月不战,身后已无一块好肉,伤创何止百余?众所皆知,老夫出身不高,并非名门之后,如今这一身军功,全是一刀一刀拼杀出来的!”
哪怕早已知道自己这个便宜岳父不简单,绝非后世描述的那般不堪,但听到此处,杜克依旧忍不住心生感叹。
一旁,董卓依旧在自顾自地说着:“正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如今主少国疑、阉党把持朝政,吾等只要存一片忠君之心,何来外官、朝官之分?本侯誓要入雒阳,亲眼看看到底谁是忠臣,谁是佞臣!匡扶汉室!”
话落,满帐皆寂。
这番话说下来,那真是掷地有声、振聋发聩。
不知怎地,杜克感觉自己身上充满了使命感,恨不得提刀飞入皇城,诛尽一切奸臣小人。
换而言之。
吾所行即是正道!
穿越者尤是如此,更别提其他人了。
华雄、徐荣等镇军大将纷纷请战,有性急者,当场拔出剑来,以示自身决心,至于先前那点疑虑,早已荡然无存!
见气氛差不多了,董卓转怒为笑,扬声道:“诸君稍安勿躁,守城小贼挫我先锋,此时军中士气定然高涨,他定是想借此势再胜一场……”
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这个道理谁人不知?
董卓一眼便看出陆离的筹划,同时暗自警惕。
李儒与贾诩分开卜卦,结果却完全相同:不宜急进及意气用事。
念及此,董卓大手一挥:“千里行军未曾休息,先埋锅开灶飨士卒,待修整一番后再去挑战也不迟。”
“各自回营整顿吧。”
“诺!”
军令如山,众将只得暂时按下心气,拱手退出大帐。
不奖不罚,张横感觉这是最好的结果,朝董卓连续三次叩首,才默默起身朝帐外走去。
见状,杜克急忙跟上,他想知道函谷关都尉是何模样,究竟由谁人扮。
孟明?
明显是字!
凭借这个根本猜不出什么。
突然,董卓出声叫住了杜克:“子卿,何往?”
“岳父大人,小婿有事请教张将军。”杜克赶紧折身回禀。
见他行色匆匆,董卓点了点头,挥手道:“速去速回,等会儿一起吃顿饭。”
“诺。”
酉时三刻,天色黯淡。
函谷关上空飘起阵阵肉香。
腹中空空的陆离抓着一根烤羊腿,问道:“董侯可有出战之意?”
“禀都尉,吾等绕行而过时,董营辕门紧闭,似无出兵之意。”
张敬垂手而立,看着烤至金黄的羊腿咽了咽口水。